民以食为天,对老年人而言尤其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谈到养老,特别提及要“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如何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用餐体验?这一民生难点问题正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近日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2.97亿,占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和家庭结构变化,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助餐服务已成为老年人的普遍现实需要和热切期盼。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助餐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就餐不便问题,民政部等有关部门也印发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然而,老年助餐服务在覆盖范围、供给质量、方便可及程度、单次配送时长、居民用餐体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与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还有差距,亟须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为此,饿了么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并与街道办事处等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创新。
近日,以“数字助老·解题民生”为主题的“数字助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专题座谈会在上海举行。座谈会旨在探索和完善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养老助餐水平、更好服务老年人生活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其中,老年助餐“新桥模式”受热议。
去年9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首个打通政府补贴与外卖平台的社区助餐项目上线饿了么App。据悉,新桥镇社区食堂外卖上线后,饿了么成立了骑手助餐服务队以增加社区食堂周边人手,确保社区食堂订单的接单效率。同时,服务范围也从周边数百米扩大到了47平方公里,并可集中调度周边的骑手给老年人送单。目前已有约2000名老人开通线上服务。
这被称为老年助餐“新桥模式”,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其推动了骑手、技术、生态与社区深度融合,解决了社区老年人的点餐、买药等养老痛点问题,成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美好生活的入口。其背后是政企合作“双向奔赴”结出的新果实,是“街道+互联网”通过数字化思维、市场化手段来解决社会性难题的重要探索。正是街道办事处等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组织能力,正是平台企业瞄准市场痛点、充分发挥了数字化专业能力,才让老年助餐“新桥模式”得以诞生并不断发展,也由此揭开了社区服务数字化的新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老龄工作是街道办事处等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老年人是社会中最需要关注和照顾的群体之一。街道办事处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条件,积极统筹辖区资源,融合共建多向发力,通过“社区+平台”试点模式来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切实提高为老服务质量。
可以说,老年助餐“新桥模式”为政企合作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升级老年助餐打了个样,对于未来提升老年助餐服务做出了有益探索。
除上海市松江区以外,饿了么还在北京、杭州、长沙等地与各街道办事处深度合作,针对特殊老人“急难愁盼”的吃饭问题,组织志愿助餐服务队,节假日期间依然保证老人的准时用餐。
例如,在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与饿了么达成初步合作,将水碓子社区作为试点,通过“社区+平台”为辖区部分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并借助数字化平台建立服务网格,哪怕下雨下雪,老人也能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在长沙市天心区裕南街道,政府部门指导饿了么连接起街道、社区、老年食堂、养老机构,让穿行在老式的楼梯房中的蓝骑士“社区侠”,打通了社区助老送餐的“最后一公里”,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各地街道结合具体老年助餐痛点问题,正在因地制宜与平台合作开展各种探索。究其原因,乃是社区居家养老已成趋势,而老年助餐又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需求量较大的一项民生服务。对于街道办事处等政府部门来讲,民生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因此,街道办事处等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尝试新模式,拥抱数字化,学会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民生难题,不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实做细养老服务工作。只有街道、社区都行动起来,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体验才会好,也才能把养老这一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