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医疗模式快速转变。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产品,为医务人员减负增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提供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本文系统梳理了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产品图谱及企业名录,旨在为相关领域人员提供参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医疗模式的快速转变,其发展经历了数字医疗、信息医疗和智慧医疗三个转变过程。
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以下简称“智慧医疗”)是智慧医院建设模块之一,是指给医务人员来用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即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如HIS、PACS、LIS、CIS、EMR等,将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应用于医疗场景中,进而产生的远程医疗、辅助诊断及决策系统、智能处方、医用机器人、移动办公等。
“智慧医疗”建设效能在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医务人员减负增效,同时延展医疗服务时域、空域和领域,不断推动“患者满意”、“职工满意”及“政府满意”。
“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如何?当前产品及对应企业有哪些?未来发展重点是什么?基于此,健康界研究院展开“智慧医疗”相关研究。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紧张及卫生技术人员紧缺的情形下,政府及医院越来越重视“智慧医疗”的建设投入。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医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439亿元,预计2020年达580亿元,2021年将超7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56%。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备注:上述市场规模测算基于面向医务人员使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产品、5G产品、物联网产品、医用机器人和智能硬件产品。)
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核心目标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诊疗、教学、科研等活动的信息化、实时化、智能化、自动化,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医疗结果、服务效率及服务质量。健康界研究院围绕5大技术、13项医疗活动,系统梳理了“智慧医疗”产品图谱,如下:
智慧医疗的迅速发展,推动医疗领域重大变革。然,机遇与挑战并存,智慧医疗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如下制约和挑战,阻滞智慧医疗生态构建。
第一,法律政策体系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智慧医疗发展政策规制存在非靶向困境,且政策与政策之间联动性、兼容性不足。智慧医疗领域如何建立以发展目标为导向的监测和评价体系,成为制约我国智慧医疗有序发展的重要前置因素。
第二,智慧医疗的“不可解释性”以及智慧医疗产业链条上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医生和患者在使用和接受人工智能时产生疑虑。
第三,智慧医疗和哲学的“不可再分析性”,日常科学研究把一个还原成器官,然后在器官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这些检测数据很难反映疾病的本质。需要用人工智能新算法,进行跨维度异构数据分析,从而能够解密奥秘,认识疾病本质,更好实现精准医疗。
第四,随着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的深入发展,信息安全和隐私暴露风险系数愈加升高。
随着智慧医疗逐渐发展与落实,这些阻滞效应将进一步放大,因此有必要系统考察当前影响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掌握其规律并精准施策,更好地解决我国智慧医疗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为探索“智慧医疗”未来发展重点,健康界研究院对数十位医院专家开展深度访谈,认为“智慧医疗”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如下三条值得关注的发展重点:
一是医疗大数据标准化集成平台建设与挖掘利用:主要体现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医疗大数据标准化集成平台建设以及以AI影像辅助诊断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深度挖掘建设。
三是医疗信息安全建设:目前我国医疗领域在信息安全治理中投入较少、基础薄弱,未来医疗信息化发展需要着重考虑信息安全建设。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赋能下,“智慧医疗”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效率及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解决方案,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等突出问题。现代社会医疗健康发展大趋势将是以“智慧医疗”为核心,推进健康科技创新,融合各方医疗资源,打通全产业链,最终实现全民健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