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7月31日电(王攀、张韬远)在很多人眼里,塑料化工行业当下似乎已经成为所谓“夕阳产业”的典型代表,但对于一些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来说,“传统产业”和许多新兴创意产业一样,蕴藏着无限的市场空间。
在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大省广东,牟斌和他的“找塑料网”就用市场业绩给出了这样一份“证明”:从去年7月白手起家开始到融资3.6亿元人民币、从3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200多人的互联网公司、从最初的月交易额不到千万元发展到目前月交易额超过20亿元,这家互联网创业平台总共只用了一年时间。
“数据显示,在我们网站上进行撮合交易的市场需求高度集中在20吨到30吨之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客户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网络给它们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找了一条更便宜、更高效的新路。”1980年出生、已经有着10年互联网从业经历的牟斌说。
事实上,塑料只是近年来众多互联网创业者开始“扎根”传统产业的一个新兴例证。据了解,在钢铁行业进行撮合交易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总数已经超过200家,市场估算其成交额约占国内钢铁贸易总量的10%。
“从全球范围内看,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电子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的紧密、深度结合都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独有现象,这是国内互联网创业成熟度不断提高、支付手段不断完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共同结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肖鹞飞说。
牟斌则用“踏准节拍、转战市场”来形容中国互联网创业和传统产业的日益加深的融合与互动。长期以来,传统的多级经销代理一直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占主导地位,但对于大批中小企业而言,这种模式所带来的交易环节多、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等难题始终难以破解。
“很多小企业交易钢材、塑料这样的原料,只能靠电话咨询两三个熟悉的经销商,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居高不下,矛盾仅仅是被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张所掩盖。”牟斌说。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这种局面很快变得难以为继。持续攀升的劳动力价格和融资成本让多数中小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压缩流通环节不必要成本、化解市场信息壁垒,成为全行业性的迫切需求。
“几年前交易一吨塑料可以盈利500元,现在不仅无利可图,甚至还会因为货物压仓、资金成本增高而出现亏损,大企业可以通过批量交易来降低成本,但是中小企业就不行了,它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否则就只能关门、倒闭。”牟斌说。
2010年前后,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可谓闪耀全球市场,而在他们大发展的背后,是中国在线支付、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安全环境足以支撑大额大宗商品交易的市场基础,企业如同个人登录亚马逊、淘宝购物一样在网上自由选购、交易大宗商品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在线撮合交易——这一模式率先在钢材市场上出现和成型。在这种模式下,大批需求量不大、交货日期紧迫的中小客户可以通过不同的互联网平台自主发布购入和出售信息,而网络平台的交易人员不仅可以为价格的对接提供对接服务,实现“竞价撮合”,还能通过在线支付解决市场信用难题,必要的情况下,互联网平台还可以提供物流和融资服务,从而极大减轻中小企业的仓储与资金压力。
“和在线撮合交易起步较早的钢铁行业相比,塑料同为大宗商品,但渠道更复杂、交易频次更高、价格浮动更大,这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盈利空间,投资者看中的就是这一点。”牟斌说,在过去的一年中,先后有多家风险投资给“找塑料网”注资,累计额度达到3.6亿元人民币。
在一些企业人士看来,在线撮合交易之所以能够一炮走红,关键就在于找到了国内传统大宗原料行业的“痛点”所在:满足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对于市场信息与渠道的渴求,而这些中小微企业又对市场稳定和就业意义重大。
然而,撮合交易只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对接的起步。相关市场从业人员多数认为,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互联网未来就会成为这些大宗商品制造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大量的B2B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都蕴含业务拓展空间,通过互联网为大批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仓储、运输、金融等综合性衍生服务将是必然趋势。
自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到7月4日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创新商业模式、构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牟斌说:“随着钢铁、塑料行业的成功,相信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都会在拥抱互联网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