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于产业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通过一系列政策指引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据统计,2023年1—9月,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9万亿元、财政收入1.9万亿元、税收收入1.7万亿元,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这充分展现了产业园区对国家经济的重大贡献。在浙江省,2022年22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全省1/1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约55%的实际使用外资、50%的进出口总额、7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40%的财政收入。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通过参与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深耕工业主阵地,这是深化国企改革和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可架起“新质生产力+基金+人才”的桥梁,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参与地方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不仅可以发挥国企在规划引领、产业培育、资源引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园区围绕新质生产力进行谋篇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还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市场对高效、便捷、创新的产业园区的需求日益上升。国有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投资融资实力、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出色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园区的需求。通过参与地方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不仅可以积极响应政府在产业引领方面的政策要求,还可以利用国企背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资本入驻,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面对国企改革深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增长领域。参与地方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不仅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领域和广阔的发展机遇,而且通过与入园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提供诸如供应链金融和物流运输、人力服务等园区综合配套服务的运营,积累管理经验,参与同类竞争,实现管理输出。
一是推动国企进行专业整合,形成统一负责园区开发运营的国有企业,例如佛山市属国企积极介入,由建发集团与区属国企合建产业园,掌握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二是实施规划先行,整合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如广州将零散土地整合至珠江产业园公司,实现连片开发与改造。三是制定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国企在产业空间载体建设上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如深圳推出产业空间供给试点改革方案,赋予建工集团承担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推动标准厂房建设。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如设立创新基金激发园区创新活力、提升园区科技水平;同时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引入信息化技术等方式,提升平台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深化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其他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与交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园区品牌。三是优化资源配置与整合,对园区内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如苏高新集团、中新集团等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区域开发运营服务集成商,提升园区服务品质,增强企业黏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一是突出国有资本运营,发挥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国资引领,联合头部投资机构设立基金群,利用基金的杠杆效应,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是打造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提升资本扶持的供给力度。通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本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实现快速成长。同时,提升平台自身金融业务的拓展能力,实现产融结合、协同发展。三是直接投资。跟踪园内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对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或参股,通过资本纽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根据产业的特性和需求,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产业空间载体,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养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的领军企业,构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国有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提升服务配套,增强产业空间吸引力。通过加强园区内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提升园区的综合软实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通过金融资本与产业园区的结合,设立园区内产业引导基金,加速产业落地、推动产业发展。一是聚焦园区产业方向,开发针对园内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以引导资金优势为优质项目注入金融活水。二是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模式,满足园区内不同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从而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三是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融资咨询、资产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发挥金融资本在产业园区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人才是推动园区发展的核心力量。一是构建优质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实现立体引才,打造吸引各类人才的“强磁场”。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精准提供各类配套服务和管理,精准提供用武之地,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与园区的共同发展。三是注重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团队协作,确保各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专长和优势,共同推动园区的创新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2024中青一班学员、绍兴市委党校2024年轻干部“胆剑”训练营第一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