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时间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中国正处于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
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历史成就。要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和进一步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国各地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稿陆续公布。在地方发布的规划建议中,以技术和机制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成为重点。
中商产业研究院梳理了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稿,整理出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其中北京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发展,谋划培育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产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提到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保持制造业一定比重。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上海提出十四五期间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实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广州和深圳在新兴产业中,主要壮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及生物医药等产业。
2020年以来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高端产业持续发力。疫情当中,高端产业率先恢复,并且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实现V形反转的重要力量。具体来看,北上广深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建议预期如下: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推进“三城一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科创中心主平台;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力争再造3到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高精尖产业占GDP比重由25.8%提高到30%以上。
2019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和5.5%。2020年受疫情影响,工业整体受挫。到2020三季度,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由上半年下降1.1%转为增长4.7%。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末,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为3746.02亿元。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9年产值达到6133.22亿元。
2019年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1163.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新能源总产值增长17.7%,生物总产值增长7.3%,新材料总产值增长5.7%,高端装备总产值增长2.8%,新能源汽车总产值增长2.2%。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9645.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主要新兴产业产值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1.4倍,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分别增长16.4%、9.6%和8.4%。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新动力、新引擎。2012—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由1287.4亿元增长至1828.1亿元,年均增速12.4%,比工业增速高3.7个百分点,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时尚创意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十三五”期间,广州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框架下,出台了《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广州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若干意见》《广州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系统推进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集群加快发展。
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2.4个百分点。2019年广州市14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189亿元,覆盖研发、检测、产业化等全产业链。先后建设了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生物产业园、国内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LGDisplay、西门子集团全球首家变压器数字工厂等大批高质量产业项目。至2019年建成5G基站20246个,在全省排名第一,位居全国前列。根据《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1.5万亿元,增加值达4000亿元。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生物与健康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新材料与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800亿元,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700亿元,时尚创意产业增加值500亿元。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时尚创意等5个超2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绿色发展、实现高端就业的重要支撑。
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市产业发展服务业比重上升,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深圳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目前,深圳已经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同时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共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新材料产业、海洋经济产业;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机器人产业、可穿戴设备产业、智能装备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产业转型升级步入正轨,助力深圳经济由“速度时代”转向“质量时代”。
2009-2012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从2265.64亿元提高到3982.44亿元,年均增长20.5%,占GDP比重提升至29.9%,产业范围由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产业扩大到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13-2017年,深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习总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经过5年的发展,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的跨越,产业类别从6个扩大到11个。其中,2015年新增节能环保产业,2016年新增海洋、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以及生命健康产业。2017年,11个产业增加值总量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逐年提高,成为深圳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引擎。2017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40.9%。
2019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0155.51亿元,比上年增长8.8%。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498.16亿元,增速较一季度回升8.7个百分点。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市企业注册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深圳新登记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截至8月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的新登记企业同比增幅均超过40%以上。各行业按新登记企业数量由多到少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低碳、海洋经济。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比增44.5%,数字经济同比增58.2%,海洋经济同比增75.0%,高端装备制造31.5%,新材料同比增22.7%。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工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建筑业。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力量,更是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5086.15亿元,增长6.6%;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1596.59亿元,增长18.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145.07亿元,增长1.5%;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084.61亿元,增长5.3%;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489.09亿元,增长13.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416.19亿元,增长27.6%;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337.81亿元,增长13.3%。
2020上半年,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实现17.2%的高速增长,较一季度回升19.8个百分点,表现最为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6%、0.8%,比一季度回升9.3个、14.1个百分点。
时期中国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