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冷知热”、节能环保,提起地源热泵技术,发改君的大脑cpu高速运转了0.1秒,立刻想到这两个关键词。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大力推广热泵系统应用,对创新供暖发展模式,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去年10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通过规划引导、资金支持、强化管理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新能源供热发展水平,实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比例应用、高水平管理。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批复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11个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地埋管取热装置及配套设施、热泵机组及配套设施、设备机房至用户建筑间一次管网、智能控制及监测系统等。
自北京市推出新能源供热支持政策以来,全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应用形式不断丰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供热规模稳步提升,项目建成后,将——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积极推动新建区域、新建建筑应用浅层地源热泵供暖。到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4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服务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左右。11个项目将有效提高北京市可再生能源供暖规模,助力实现预期目标。
与传统燃气供热相比,可再生能源项目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具有良好的低碳生态效益。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1.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氮氧化物排放210吨,对提高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比重、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涵盖生物医疗研发、科研创新基地、低效产业空间改造等领域,通过新能源的应用,可降低企业碳排放,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