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第一代创业家依靠转轨时期的机会致富,第二代创业家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扶摇直上,“十大行业振兴规划”更可能成为中国第三代创业家的战略机遇。在未来3?5年内,积极投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其劳动生产率、公司赢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本质性提升
P52 新民企的机会与挑战??? P54电子信息行业:3G效应值得期待? P60汽车行业:零配件包围整车? P66装备制造业:技术为王 内外兼修? P70轻工业:先进模式? 打开内需? P74物流业:专业者赢? P78纺织行业:轻资产,强品牌? P81钢铁行业:瞄准特种钢? P84石化行业:愈精细,愈精彩? P87船舶工业:抛锚还是远航?? P89有色金属行业:退出是最佳选择
47岁的马兴法有些奇怪的称号,比如“轴承狂人”、“国企猎手”等。1987年,马兴法筹资50万元,在村里砖瓦厂的旧房子创建了半山轴承附件厂(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20年后,这家村办企业已发展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公司。通过收购齐重数控、时代新人等多家国企,天马股份(002122.SZ)一跃成为中国轴承行业中“材料、轴承、装备”三大产业最完整的公司。2008年,其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率可能超过130%。
在全球性大衰退的环境中,当中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遭遇巨大冲击之时,“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相继倒闭的情况下,天马股份的表现堪称黑马。他们在国内市场如鱼得水,高速铁路开工和风电建设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而技术创新又让其产品具有了进口替代的实力。
此刻的天马股份,正站在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点上。2008年底,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十大行业振兴调整规划》,天马股份所在的装备制造业亦位列其中。现在,马兴法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投资者们期待他能够再出奇招,使天马股份能够抓住良机,跻身一流公司之列。
不仅仅是像天马股份这样的民营公司,整个中国经济也处在一个30年未见的转折点上。从政策内涵来看,《十大行业振兴调整规划》是中央2005年10月提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强化与延续,是对构建中国新型发展战略的再思考与阶段性策略调整,即全力推进中国经济从简单规模扩张向构筑综合竞争力转型。
事实上,考虑到中国政府政策执行的延续性,在“十一五规划”尚余2 年时间内,一些悬而未决的事情已经被清晰地勾勒出来。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竞争力低下的中国出口加工制造企业倒闭,这反而成了中国政府加速推进“十一五规划”的一个有利条件;长期的经济转型目标演变为短期的经济转折压力,有些急速,但不出意外。
细数十大行业,分别是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它们一同贡献了中国GDP的4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人。
算好春常在。我们相信,“十大产业规划”将成为中国新一代民营公司创业和成长的良机。在过去几年,优秀的中国民营公司努力改善自身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整合人才,从多个角度提升公司竞争力。现在,尽管全球经济笼罩在阴影之下,但整个中国社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
但挑战在于,创业家们能否准确把握“十大产业规划”的总体政策基调,在全球经济陷入结构性衰退的时点上,快速坚决地实现企业的战略调整,进而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者与实践者。
首先,“规划”侧重企业并购与行业重组,以求更快速度(十一五期间)推进行业结构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2006 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旺盛,重复建设与低水平投资依然严重。因此,此次中央政府借“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突出强调央企在行业整合与结构性调整中的主导作用,意图已十分明确。
再次,提高央企市场控制力,央企整合意在重点理顺产业链上游供求关系,特别是对有色金属、石化、钢铁等基础工业品。这种整合,有助于稳定资产价格体系,保证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制造”利润率,使企业可以有更充裕的预算积极创新。
最后,围绕产业链做系统文章。“十大产业规划”涵盖基础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复合型服务产业等多个层次,对现代商业体系做了整体性串联。理顺产业链关系,整体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既是整个振兴规划出台的背后逻辑,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
《创业家》杂志的调查研究和记者的实地走访发现,十大产业之中,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和轻工业、物流业都属于民营公司机会巨大的产业。而纺织、钢铁、化工则普遍处于产能过剩,有危有机,需要创业家把握好进退节奏。至于船舶制造和有色金属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决定论和资金决定论的时代,不再适合新进入者。对于已在其中的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退出才是最佳选择。
与央企“大而全”的总控发展目标不同,民营公司“小而精”,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最佳实践者。由此,善用创新的民营公司将可能在细分市场中充分展示出独特的竞争力,从而成为政策的主要受益者。
民营公司还应看到,“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定下的基调中,央企整合下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对于稳定资产价格与产业供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掩护”下,民营公司事实上进入一种资产价格的安全边界,从而有更高的经营利润率用于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投资。在产业链上游,重点提升技术与核心制造能力,短期内立足进口替代,全面升级“中国制造”。在产业链下游,借助“内需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建立起服务中国的商业模式与优质品牌,推动公司收入与竞争力的提升。
事实上,如果以上改革思路能够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相当于缩短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时间,并加速进入“内需型服务经济增长模式”。因此,相比第一代创业家依靠转轨时期的寻租机会致富,第二代创业家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扶摇直上,“十大行业振兴规划”更可能成为中国第三代创业家的战略机遇。
如同马兴法一样,许多中国创业家都将创新视为下一步发展的核心思路。在未来3?5年内,中国将加速迎来“知识”与“技术”的投资高峰期。那些依然专注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发展模式,将受到内外部的很大挑战。而积极投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其劳动生产率、公司赢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本质性提升。
历史告诉我们,在萧条时期表现最好的是那些真正的成长型企业,因为他们是有能力征服未来的公司。当飓风横扫过森林,倒下的会是那些残年老树。幼嫩的小树会活下来、生长壮大。自然规律如此,经济规律亦如此。
电子信息行业包括电子元器件、软件、通信与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集成电路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和软件产业并称为信息产业的“芯”和“魂”。
1) 大进大出产业格局:得益于低廉而高质的劳动力供应、优惠的产业政策和巨大的市场规模,中国既是全球电子元器件加工制造基地,更是全球通信、数据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最大生产国。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在中低端市场已经具备相当竞争力,但在产品附加值与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中国公司竞争力明显不足。由此,低端产品大量出口,并进口大量高端产品。
2) 产业链分割:从元器件到产品再到服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较为完整,但由于缺乏合理的产业规划,公司缺乏产业链纵向整合力,使中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并只能依靠规模扩张维持信息产业大国地位。
3) 一些优势企业借助加工贸易形式,如中芯国际、比亚迪电池、法拉电子、深圳雅图等公司,已融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主流体系,在产品质量、成本、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成为全球细分市场主流厂商的潜能。
但就产业进一步升级压力而言,中国信息产业依然需在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然而,仅仅依靠成本投入的累积,其效率与时间成本将可能不足以抵补收益缺失。大国必然要有大策略,只有采取一些颠覆性策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才可能破茧而出。
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已产生了一个无比庞大的电子信息产品与服务需求市场。由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发展的大思路应是:在不确定性与外资技术壁垒强的行业环境中,以确定性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拉动产业链上下游齐头并进发展;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形成“骨干+活跃分子”的商业格局。
三大运营商将对产业链下游产生十分强劲的拉动效应。无论是哪一种3G技术标准,中国都需要在移动增值服务、互联网应用、相关设备等多个层面建立起全面的全球竞争力。基于此,我们看好大电信时代的应用服务创新。
此外,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将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其自主发展能力,并培育新的增长点。规划指出,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
规划还强调,今后3年,要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等六大工?程。
目前,中兴、华为在国内运营商的招标中,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未来我们预期他们的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将进一步提升。而为他们提供零部件服务的本土配套厂商如武汉凡谷等也将水涨船高。
我们看好天宇朗通、爱国者、深圳雅图等国内终端设备厂商。因为这些国内厂商很好地把握了政府的意图。同时,本土终端设备厂商充分分享“开放式创新”思路下的资源整合成果,比如山寨模式。
我们认为中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1.移动增值服务市场高速增长;2.手机功能发生性变化;3. 3G 到来,带宽瓶颈突破。4. 资费瓶颈已经消除。
从赢利模式看,无线互联网将比互联网的赢利模式更清晰、更可靠。运营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是无线互联网的主导力量,尤其是提供业务平台和代收费,有助于无线互联网赢利模式的建立。不过,考虑到重组后的电信运营商实际上从事“三网合一”的运营结构,因此其长期目标必将推动“三网融合”,对于互联网应用服务商而言这将是长期利好。
我们看好国产软件以及服务外包产业,不但能够拉动就业,还对整个国家其他产业的提高都有帮助,在美国、印度等很多国家都被当成重点产业优先扶持其发展。类似用友集团、东软软件、科大讯飞、文思创新等公司面临发展机遇。
刘天文一见到记者就询问有没有听说软通动力前几天发起并购的消息。显然,这起并购对软通动力有着特殊意义。
他指的是2009年3月12日,软通动力对深圳四达荣合科技公司和环亚先锋公司的并购。前者是一家专注于国内外电信运营和电信服务的软件服务企业,主要客户是华为、中国移动等,后者则是中国应用软件和专业服务领域的行业领先者,其服务外包业务单元覆盖中国本土、香港和地区。
这是软通动力针对政府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而进行的战略布局。刘天文认为,从《规划》的内容和4万亿投资方向来看,政府不仅希望扩大内需,要企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国内,还有意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培育成世界级的电信运营商。如果中国能崛起世界级的电信运营商,势必会带动产业链下游,催生出世界级的软件外包商。“我们希望通过这两起并购,获得在电信行业的竞争优势,搭上电信行业飞速发展的顺风车,增强我们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区的业务覆盖和技术服务能力。”刘天文说。现在,电信业务已经占到软通动力总业务量的20%,中国本土的业务则从过去的20%增加到30%。
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软通动力的年销售额仍然增长了115%,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过了200%,行业排名从第八名升至第四名。刚创业的时候,刘天文的目标是做成中国优秀的软件外包企业之一,现。